52%家長尚未為孩子準備銜接幼小,您也是心慌慌的一員嗎?
別擔心,最佳解方在這裡!

「寫KUMON,就像每天過一關。」——靖杰,小四的破關少年
「我跟靖杰說,解題就像破關,每題都是線索,要靠自己去破解。」
媽媽這麼形容他。對這位小四男孩來說,學數學從來不是苦差事, 反而像在玩一場解謎遊戲。每天一份教材,就是一道關卡。
靖杰從中班開始學KUMON,起因很單純——媽媽是「學姊」, 從小一寫到國中,深知這套系統的價值。雖然一開始有些保留, 覺得孩子還小、不急著開始,但幾堂課後, 靖杰出乎意料地穩定投入,她便順勢讓他繼續。
「後來遇到疫情停課,在家沒什麼事做,他反而可以更專心學KUMON。」媽媽笑著說。
但有趣的是,靖杰從沒把它當「功課」看待。
對他來說,那是一種日常儀式——像拼圖、像破任務, 每天打開練習冊,就像登入了自己的練功場。遇到難題不喊累, 反而想辦法破解,找到屬於自己的邏輯通關密碼。
這也是媽媽最欣賞KUMON的地方——不是直接教你「怎麼算」, 而是讓孩子自己看懂例題、思考規律、摸索解法。這樣的引導, 讓學習主動權回到孩子手上,也真正鍛鍊出解決問題的能力。
「很多人以為KUMON是填鴨,其實它更像肌力訓練, 每天一點點的儲值,一段時間後,你會驚訝孩子能舉起多重的挑戰。 」
這樣的成長,不只反映在學力,也體現在時間管理與目標設定上。
有一次,全家出國旅遊,行程排得滿滿的。靖杰自己規劃:「 我先多寫幾份,這樣旅途中就不用帶作業了。」 他甚至在等飛機的空檔,默默打開教材,開始寫題目。
「我們在等登機,他就自己開始寫作業,完全不用提醒, 連我都嚇一跳。」媽媽回憶時,語氣裡滿是佩服。
如今,靖杰的數學進度已達K教材——換算起來,等同於高中程度。 而他的目標也很明確:在小學畢業前完成KUMON數學最終教材。
「這不是我們要求他的,是他自己想挑戰看看。我只跟他說: 寫不完沒關係,重點是你學會了。但當這個目標是他自己訂下的, 他反而更有動力。」
除了學力與主動性,KUMON給靖杰的,還有一份難得的自信。
學校老師注意到,他常會提出與課本不同的解法, 甚至邀請他上台分享。這樣被肯定的經驗,讓他更勇敢、 更相信自己。
「我沒有要他成為資優生,」媽媽說得很篤定,「 我只希望他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願意嘗試、願意堅持,這樣就夠了。 」
靖杰有時說想當醫生,有時又說想送Ubereats, 媽媽從不急著給他一個「正確答案」。她更在意的,是他每一天, 都能順著自己的節奏,踏實地往前走。
對她來說,KUMON的意義從來不是贏在起跑點。
而是教孩子怎麼走得長遠——走出自己的節奏,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