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navigate_next 公文式教育 navigate_next 學習與分享 navigate_next 幼兒教養
別把「家庭作業」當「家長作業」! 四招讓孩子專注寫作業、學習負責任

別把「家庭作業」當「家長作業」! 四招讓孩子專注寫作業、學習負責任

幼兒教養 2022-11-15

面對孩子寫作業,注意力持續短暫,容易分心,拖拖拉拉耗費過多時間卻無法順利完成作業。粗心大意常跳行漏字,字跡凌亂與潦草,讀題缺乏耐性,如果你正煩惱孩子寫作業的問題,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王意中提出以下幾點建議,將有助於孩子寫作業更加順利。

1. 書寫時間選擇。你或許希望孩子一回到家,就馬上動手寫作業。建議你,優先同理孩子放學後的身心,畢竟動筆的是孩子。這如同要求你下班後,馬上打開電腦,繼續未完成的工作。試著找出孩子最佳的寫作業時間。這個時間或許是孩子休息後,洗完澡,精神與體力回復的時候。或家裡的干擾較少,能夠維持較為安靜的時刻。和你的孩子一起討論,聽聽他的想法,從以前的經驗中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寫作業時間。

2. 啟動書寫預備。寫作業前,試著先讓孩子預估每道功課所需要完成的時間,例如國語習作二十分鐘、數學講義三十分鐘等,以對時間事先有所掌握。同時,讓孩子決定書寫作業的順序,以找到自己的書寫節奏,例如先寫國語、後數學、自然等。別忘了,動手寫作業的人還是孩子。

3. 分段完成書寫。雖然你可能相當期待孩子最好一口氣把作業寫完,但面對眼前堆積像是一座高聳入雲的作業山,是很容易讓孩子還沒開始動手寫,就直接宣布放棄、投降。試著讓孩子分段書寫,一部份、一部份完成,先累積他的成功經驗值,以提升書寫的動力。

4. 休息的選擇。當孩子功課寫到一個段落需要休息時,請留意孩子的休息內容,觀察在注意力的轉換上是否出現困難。試著回想以前的經驗,孩子從事哪些休息活動,他的注意力能夠順利轉換,再度回到寫作業這件事。

寫作業的目的,是加強練習與驗收學習成果
孩子的學習態度會影響學習深度,要鼓勵他們認真而非應付。孩子的功課成績,不是父母的教養業績, 讓孩子靠自己仔細地寫,才可以確實把知識內化與充分吸收。

父母協助孩子成長本來是親權,但必須要和孩子自己需擔負的責任做區隔,這樣親子才可以明白自己的界限和責任,不會讓孩子的作業變成家長痛苦的來源,成為父母管過頭的侵權。以下是尚瑞君在《剛剛好的管教》一書中,提到陪孩子寫作業的一些原則,可以提供給為指導孩子作業而處於抓狂或崩潰狀態的父母些許建議。

1. 要讓孩子明確知道,寫作業是自己的責任。 從一開始陪孩子寫作業,就要讓孩子知道,寫作業是他自己的責任。遇到不會的地方,父母可以跟孩子討論,但請不要直接告訴他答案,以免養成孩子依賴的惰性。

2. 父母的陪伴如果造成干擾就要離開。 有時在一旁陪孩子寫作業,孩子會一直分心想跟父母聊天,其實反而造成對彼此的干擾。特別是親子關係良好互動的情況下,孩子總是有很多話想跟父母說,這時要鼓勵孩子盡快認真地把作業寫完,大家就可以一起進行別的事。讓孩子知道,遇上作業有問題時,可以找父母討論,但是不要利用寫作業的時間跟父母聊天,那會讓寫作業的時間延長。一次專心做一件事,可以訓練孩子專注與負責。

3. 鼓勵孩子在認眞寫完作業後,就可以自由運用時間。 當孩子把作業寫完,剩下的時間,要讓孩子可以自由運用,不管是玩遊戲、看書、運動,或是說話聊天都可以。不要再讓孩子寫其他的參考書或評量。過多的書寫練習,只會讓孩子對學習退避三舍,產生排斥,只想敷衍交差。要讓孩子知道,在完成家庭作業後,剩下的時間,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有自己可以運用的時間,孩子才會珍惜時間,提升寫作業的效率。不要把孩子的學習排滿,要讓他們有餘裕去思考、做主動的聯想,他才會活用所學知識。

4. 高年級以後,可以不用檢查孩子的作業。 每個孩子的個性不同,父母可以依照孩子的需求,決定該何時停止幫孩子檢查作業。當孩子到高年級時,可以告訴他們,不會再仔細幫他檢查作業,要他自己完全負責。最遲到國中時,就不需要再幫孩子檢查作業,因為父母一再介入會造成兩種狀況,不是讓孩子過度依賴,就是造成親子關係過度緊張,對親子雙方都不好。

能活用的知識,才具有力量
在小學階段,要多讓孩子玩遊戲、運動,天天練習陳述在學校發生的事情,學會說、學會思考與表達,以及學會有效率地運用時間。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也在學習中快樂地成長。未來的升學管道多元,強調孩子要培養各方面的素養。

素養,是一種知識、態度和技能的加總新學習,也就是說,孩子要有能夠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讓這種能力可以表現在自我學習、解決問題和適應未來社會上,隨時可以產生應變的機智。不要再給孩子過多的填鴨式教育,而要多引領他思考與提問,孩子的腦筋才可以在活化中不停更新與進步,讓知識連結與活用。

參考資料:尚瑞君 著作《剛剛好的管教》、遠見雜誌官網、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王意中部落格

延伸閱讀
養成學習習慣與態度,鞏固學力又能發展興趣
養成學習習慣與態度,鞏固學力又能發展興趣

公文式教育認為成績不是評斷孩子能力的唯一標準,整體素質的培養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在編序性的教材上、孩子的進度安排上、學習的方式上都是要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創造與協調力、自我管理能力,建立良好的學習態度與習慣,同時也注重人格、態度的養成。因此公文式教育的價值在於自學自習、超越學年。公文各科的學習教材都是遵循「小步漸進」原則來編排的,當孩子學習新課題時,編序性的教材會藉由例題、說明來引導孩子靠自己的觀察、思考、判斷、嘗試來解題,從中體會靠自己的能力來學習新知的技巧與成就感,藉此學習模式培養孩子自學自習、獨立思考的能力。孩子低年級時成績不會相差太大,真正拉開孩子學力距離的是升上高年級或國高中。在小學、國中階段儘早學習高中以上數學教材,使其學力達到自學就能理解的程度,這樣,具備了自學能力的孩子,即使進入了大學,走進了社會,也有能力自己讀書,自己解決問題。我們讓孩子確實去熟練的,都是精選過的教材內容,各科都有其學習的核心內涵,考量孩子未來學習所需具備的能力:計算力、思考力、理解力、讀解力。這些能力不僅能確保孩子在國高中時學習更有餘力,更重要的是面對未知的領域與環境依然能保有持續自立自主學習的習慣。